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而在这其中,音乐留学并没有占据很高的比例。根据《留学》杂志的估算和观点,2015年中国留学人员中艺术类占比大约在5-6%之间,这对于小众学科来说算是不错的成绩,然而音乐相比美术的留学人数要低得多,原因主要在于音乐表演需要“童子功”和长时间的技术沉淀,门槛更高。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还是见到了不少专业音乐院校的毕业生踏上了留学之路,原因无外乎几点:出国可以直接向欧美的大师们求教,感受西方古典音乐发源地的文化氛围,并且通过更多的鉴赏和实践与行业的最前沿保持同步。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家受到瞩目,他们往往也都有海外的求学经历,并且通过自己的打拼在行业中占据一席。国内就业环境优化促使音乐家们归国发展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音乐家选择回国发展。他们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前不久,笔者借由浙江音乐学院的四位青年教师组成的“锦绣四重奏”在上海演出之机,请她们作为过来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不难发现,她们职业起点高,归国机遇好,确实是海归音乐家中的范例。
中提琴演奏家刘瓅元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就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到美国留学,一直读到博士,留学历程有11年之久。在美国,她在传奇教师Heidi Castleman的班上学习,参与协作教学的包括独奏家、室内乐演奏家、著名交响乐团首席,他们各司其职,为她提供了全面指导。这样的条件在美国并不缺机会,但考虑到自己的丈夫已经从纽约回到杭州工作,高度的家庭责任感驱使她寻求归国机会。巧合的是,彼时浙江音乐学院刚在杭州建立,学校的建校起点,规模,和办学理念都非常吸引她,通过层层应聘考试,作为中提琴主科教师加入了浙音的大家庭。
锦绣四重奏的第一小提琴石帅有着类似的经历和感受:9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学习,高中二年级收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全额奖学金录取通知书,17岁开始留学历程。在上音附小、附中打下的基础很扎实,出国后的深造也就有了加持:接受多元化的课程;对西方文化耳濡目染;顶尖学府的学习氛围等等为她注入能量。报考硕士时,石帅收到了耶鲁大学音乐学院、茱莉亚音乐学院和曼哈顿音乐学院的全奖录取通知,最后她选择了曼哈顿音乐学院,成为了演奏大师、指挥家平查斯·祖克曼门下五位学生之一。当时还在就读硕士课程的她就收到了两家国外乐团的邀约,不过教学对她来说是最具有成就感的工作,在了解了浙江音乐学院的学院建设、办学宗旨、教学平台、软硬件配备等多方面情况后,她就和刘瓅元会师杭州,开始了作为音乐教师的生涯。
应该说,国内音乐事业的不断发展推进,就业机会的增多和就业环境的优化,成为了这些在海外学有所成的音乐家们归国的重要前提。能回到自己熟悉的文化中,并且为自己的后辈们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同时也能获得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可谓首选。
把国际视野带回国大力发展室内乐教学,然而,归国并不意味着选择轻松悠闲,据业内人士透露,近年来,浙江音乐学院的教学管理体系得到了很快的完善,已经度过了最初的磨合期,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承担了相当可观的教学任务,也对教师们的职业生涯规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建锦绣四重奏就是举措之一。
石帅透露,在海外的学习过程中,这些音乐学府都非常重视室内乐的训练,不管在英国还是美国,室内乐是必修课程,学生自行组合,可以获得艺术和友谊的双丰收,校内校外乃至各种音乐节都有机会让他们体会合作的乐趣。当然,国内学习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丰富的室内乐训练,这为学生们未来出国求学、进入乐团工作等等都有直接的好处。相信他们这些年来积累的室内乐演奏和教学经验,也已经在她们新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锦绣四重奏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通过学校方面的支持来组建四重奏,让这些青年教师们在教学之余不放弃原有的室内乐功底,也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过去求学时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对她们的教学工作提供养料。对于她们来说既是工作量上的挑战,也是机遇。她们以实际经验告诉我们:音乐家的道路需要勤勉和汗水来铺路,更需要用更高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演奏,拉好独奏固然重要,重视室内乐乃至感受作品的文化背景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可见的未来,这些具有国际视野的年轻教师们将会成为中国音乐事业传承发展的基石和支柱,引进人才的后续发力值得期待和关注。